一颗小小的肾脏,带着满满的母爱为孩子点亮了生命之光。近日,来自大连的一位母亲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颗健康肾脏捐给了罹患尿毒症的儿子。
12月8日,这对母子在大医二院顺利进行了全机器人亲体肾移植手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12月20日,小张母子俩带着满满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顺利出院。
母子俩顺利出院
突发肾病——幸福家庭近乎崩溃
4年前,28岁的小张因出现泡沫尿检查发现自己的肌酐水平严重超标。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小张出现了贫血、高血压、酸碱失衡等一系列并发症,继而进展到尿毒症期,需要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给小张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小张母亲听说儿子的病情,担忧地表示:儿子儿媳刚刚成家并添了小宝宝,正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没想到儿子在这个时候得了尿毒症,感觉“家里的天都要塌了”。
血浓于水——伟大母亲毅然捐肾
小张的透析生活并不顺利,在透析过程中,小张经常出现头晕、恶心、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在与病友交流以后,他了解到“换肾”是治愈疾病的唯一方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张来到大医二院器官移植中心。
中心主任王立明教授在了解到情况后,向他讲解了肾脏移植的相关条件。在听到直系亲属间可以进行肾移植的时候,小张的母亲表示可以捐献一颗健康的肾脏给儿子。纵然儿子万般不舍,经过全家的讨论,母亲还是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血型不容——医生妙手化难题
经过悉心检查,医生发现小张母亲的血型是A型,孩子是B型,那这样还能进行亲体肾移植吗?王立明教授表示:ABO血型不相容的亲体肾移植是可以实现的。此前,大医二院率先在辽宁省开展了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听到此处母子俩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结合小张的实际病情,器官移植中心决定采用最新的无血型抗体清除方案,通过药物治疗,小张的血型抗体很快达到了跨血型移植的标准。
再攀高峰——机器人助力肾脏移植
同时,器官移植中心王立明教授、高振明教授、马珂歆教授团队在与华西医院肾移植中心林涛教授、宋涂润教授团队,我院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院长刘志宇教授团队,手术护理团队、麻醉团队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讨论后,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方案——全机器人肾移植术,即供体使用机器人取肾、受体使用机器人植肾。
机器人取肾团队精细操作
经过充分准备,12月8日上午,手术如期进行。机器人微创取肾的切口仅是传统手术的1/3,出血量更少,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供体的创伤。术中,刘志宇教授使用机器人小心翼翼地游离肾脏,在机器人清晰的立体影像和灵活操作的机械臂的协助下,充分显露了肾脏的血管,克服了供者血管变异的难点,顺利的获取了肾脏。
机器人取肾
机器人植肾团队无缝接力
随后,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供肾,王立明教授、宋涂润教授立即进行肾脏灌注,对肾脏进行了最精细的修剪并采用低温灌注。在林涛教授指导下,团队通过体表1cm的小切口建立操作孔道,完成患者右侧髂血管的充分游离,然后通过腹部仅5cm的手术切口放入供肾。在机械臂的精细操作下,医生精准地完成动、静脉血管吻合,开放肾脏血流后,肾脏血运良好,可见尿液喷出。之后顺利完成输尿管膀胱吻合,肾脏腹膜外化,手术成功完成。
灌注和修整供肾
机器人植肾
手术当天,移植肾已经发挥功能,小张的尿量达到7600ml。母亲的肾脏在儿子身体内成功运转。
手术医生团队
手术机器人在这场手术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机器人手术可以在放大的视野下呈现出近乎裸眼的清晰立体直观影像,并可在狭小的空间内以任意的角度精确地完成高难度解剖和缝合。在供者手术方面,机器人操作分离更精准、更稳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空间狭小和血管变异的情况;在受者手术方面,机器人操作缝合更精细、更可靠,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康复时间也大大缩短。”王立明教授介绍。
本次手术的开展是大医二院肾脏移植技术的又一项新突破,团队将一如既往的探索创新,为更多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