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医二院承办的第六届大连血液病论坛(2024)顺利举行,大会秉持“薪火传承,探索创新”的理念,深入学习及推进以“北京方案”为代表的骨髓移植技术在本区域的应用发展,促进血液病规范化诊疗理念和技术的优化更新,凝聚创新协作型医疗团队,助力学术研究、教学交流以及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担任大会主席及特邀讲者,大医二院血液科闫金松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分设临床专场、基础与临床专场、护理专场等多个板块。国内众多顶级血液领域专家齐聚大连,就血液病及骨髓移植等领域的热点、难点和前沿进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黄晓军院士致辞
大连医科大学佟春光副书记致辞
大医二院任萍书记致辞
开幕式上,大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佟春光为会议致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佟春光副书记表示,大连医科大学建校77年来,始终厚植并传承红色根魂血脉,现已发展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多年来,大连医科大学深耕血液学临床和基础研究,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在骨髓移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大连地区血液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最后,他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对大医及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期待通过本次学术论坛,踊跃分享前沿热点、积极催化学术灵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促进大健康事业创新发展。
任萍书记在讲话中表示,大医二院历经65年发展历程,连续五年在“国考”排行中位居大连市首位,4年蝉联全国百强。在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机器人微创手术、急危重症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领先地位。医院血液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在现任学科主任闫金松教授带领下,发展成为拥有10个亚专科和亚专业,以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临床重大方向、集“医、教、研”一体的医护科研团队。学科内亚专业特色鲜明、人员梯队合理,临床科研实力雄厚,作为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现已累计完成骨髓移植800余例,服务和保障了本地区乃至其他区域患者。任萍指出,本次大会邀请到了国内医学大家、青年才俊莅临大连,更有幸邀请到在国际上首创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引领中国血液病移植乃至世界骨髓移植发展的黄晓军院士,这必将推动“北京方案”为代表的骨髓移植技术在本区域的应用和发展,更新优化血液病规范化诊疗理念和技术,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院士对大医二院血液科的快速发展给予肯定,对闫金松代表的血液科的奋斗精神表示赞扬。黄院士指出,学科的发展“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灵魂”,主要体现在两个精神上,一个是追求科学的奋斗精神,一个是核心技术带动发展的精神。学科带头人起了主导的作用,好的学科带头人要具备:不断实践创新的毅力、体察病人的同情心、坚定执着的信念。闫金松主任脚踏实地,从非省会城市主任做到省主任委员,带领大医二院血液科不断攀升超越,也带动辽宁省血液不断创新发展,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他表示,血液病依然是世界难题,中国血液学者要有信心克服困难,用创新驱动学科发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卓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胡亮钉教授均莅临大会现场并进行致辞,他们表示,以黄晓军院士为代表的血液学专家们的到来让第六届大连血液病论坛蓬荜生辉,他们对辽宁血液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表示肯定,对大医二院血液科的发展表示赞扬,也期盼在现任主委闫金松的带领下,辽宁血液病的诊治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造福更多血液病患者。
随后,论坛学术内容正式开始,数位血液领域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作为半相合骨髓移植的世界级领军人物,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院士分享了《从经典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新型细胞免疫》的主题报告,他创建的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疗法被称为“北京方案”,该方案让全世界20余类、70余种血液病的患者拥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随后,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李晓玲教授带来的学术报告《个体化新抗原癌症疫苗》,讲述了该创新治疗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沈树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巨春蓉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凤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游华教授、陆道培医院赵艳丽教授等就血液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机制探索等内容进行了精彩分享。专家学者们精彩的议题和演讲,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
会议最后,闫金松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同时表达了大医二院血液科团队将不断聚焦血液疾病前沿进展,进一步推动规范化诊疗模式和理念更新的规划和理想。团队亦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再续新篇,以造福广大血液病患者为宗旨,通过提升专业水平、重视科普宣传、医患交流、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等方面,为本地乃至周边地区血液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